五石墨烯在不同載荷條件下的變形和斷裂機制尚不清楚,也沒有深入研究。因此,利用分子動力學模擬的獨立納米壓痕技術,研究了五石墨烯的力學和過渡/破壞變形特性。考慮球形和圓柱形壓頭尺寸、加載速率和溫度的影響,對五石墨烯在球形和圓柱形壓頭下的壓痕行為進行了參數(shù)化比較和分析。結果表明,在球形和圓柱形壓痕下,五石墨烯表現(xiàn)出不同尋常的塑性變形特征,這與之前在單軸拉伸和剪切載荷下觀察到的特征一致。塑性變形源于在大壓痕深度處發(fā)生的五邊形到多邊形的結構轉變。五石墨烯在球形壓頭下的破壞力明顯低于圓柱形壓頭下的破壞力;這是由于球形壓頭的相互作用面積小,應力集中程度高。我們還確定了壓痕參數(shù),以準確預測使用球形或圓柱形壓痕的五石墨烯的力學參數(shù),以及這些參數(shù)如何影響納米壓痕結果。研究發(fā)現(xiàn),在球形壓頭和圓柱壓頭下,五石墨烯的楊氏模量對加載速率不敏感,但總體上隨著溫度的升高而降低。
圖1. 五石墨烯原子結構示意圖及壓痕MD模擬模型。 2 × 2的五石墨烯超晶胞的(a)側視圖和(b)俯視圖;獨立的五石墨烯(c)球形和(d)圓柱形壓痕。
圖2. 石墨烯在(a)球形壓痕和(b)圓柱形壓痕下的力-壓痕深度曲線。
圖3. 五石墨烯在(a)球形和(b)圓柱壓痕下的力-壓痕深度曲線。
圖4. 球形壓痕下五石墨烯的斷裂擴展。(a) δ= 0 nm (b) δ= 4.7 nm (c) δ= 11.1 nm (d) δ= 15.4 nm。頂部和中間行分別代表五石墨烯壓痕的側面和頂部視圖,底部行顯示靠近壓痕的局部放大原子構型。
圖5. 五石墨烯在圓柱壓痕下的失效演化。(a) δ= 0 nm (b) δ= 9.97 nm (c) δ= 14.98 nm (d) δ=21.01 nm。頂部和中間行分別與五石墨烯壓痕的側面和頂部視圖相關,底部行顯示靠近壓痕或邊緣的局部放大原子構型。
圖6. 不同壓痕深度下(a)球形壓痕和(b)圓柱形壓痕的五石墨烯的面內應力分布。
圖7. 不同壓痕參數(shù)對五石墨烯楊氏模量的影響。(a)球形壓痕下楊氏模量與a/R的關系,(b)圓柱形壓痕下楊氏模量與L/R的關系,(c) 固定a/R,球形壓痕下楊氏模量與a的關系,(d) L和R固定,圓柱形壓痕下楊氏模量與W/L的關系,(e)楊氏模量與加載速率的關系,(f)楊氏模量與溫度的關系。
相關研究成果由江蘇大學土木工程與力學學院Tongwei Han等人于2023年發(fā)表在Mechanics of Materials (https://doi.org/10.1016/j.mechmat.2023.104628 )上。原文:Free standing nanoindentation of penta-graphene via molecular dynamics: Mechanics and deformation mechanisms
轉自《石墨烯研究》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