催化活性位點周圍的局部配位環境,對碳負載金屬納米顆粒電催化劑的活性調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。然而,通過環境調控來改善性能,其電催化劑的合理設計受到嚴重限制,并對催化相如何形成的機制理解也不足。這里,通過在Pd/N-C催化劑中引入氟(F)原子,以改變Pd周圍的配位環境,提高乙醇氧化反應和氧還原反應的催化活性和穩定性。相關數據表明,F原子的引入產生了更富氮的Pd表面,這有利于催化反應的進行,并且通過抑制Pd遷移和減少碳腐蝕來提高催化劑整體的耐久性。F修飾的Pd/N-C催化劑用于直接乙醇燃料電池,既用于乙醇氧化反應和氧還原反應,實現了最大功率密度達0.57 W·cm-2,運行時間超過5900小時。此外,該策略的普適性也得以驗證,通過引入F原子也可以改善含其它雜原子(P、S、B)的Pd/C催化劑的催化性能。
Figure 1.氟化驅動重排局部配位化境(LCE)的示意圖。F原子引入Pd/N-C中削弱了C-N鍵,將N原子遷移到Pd表面。
Figure 2. 所制備樣品的結構表征。包括傅里葉變換紅外光譜、拉曼光譜、電導率和紫外光電子能譜(UPS)。
Figure 3. Pd/X–F催化劑的形貌和原子結構。a–h,高角度環形暗場(HAADF) STEM圖像和相應的元素分布。
Figure 4. 電化學ORR和EOR性能。a)ECSA比較。b-c) 半波電位。c) CO-TPD。d)循環30000圈后的ORR質量活性保留和半波損失。e) 循環10000圈后的EOR質量活性保留。f)乙醇轉變成CO2的法拉第效率。
Figure 5. 直接乙醇燃料電池測試和穩定性。a) 穩態DEFC極化和功率密度曲線。b) DEFC穩定性。c,d)功率密度和穩定性比較。
該研究工作由中佛羅里達大學楊陽課題組(第一作者是Jinfa Chang)于2021年發表在Nature Energy期刊上。原文:Improving Pd–N–C fuel cell electrocatalysts through fluorination-driven rearrangements of local coordination environment。
轉自《石墨烯研究》公眾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