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里通過環境透射電子顯微鏡原位成像,在單壁碳納米管(SWCNT)生長期間,揭示了鈷(Co)催化劑的結構和相轉變生長。納米管生長期間,使用米勒指數分析了結構來確定平面的類型,是否有利于納米管從Co催化劑的錨定或剝離。密度泛函理論被用來模擬催化劑的相互作用,以比較催化劑平面的粘附功,以理解具有石墨烯結構的不同米勒平面的相互作用。通過深入研究多種不同的Co納米顆粒,建立了主要納米粒子相用于SWCNT生長。此外,我們確定了首選晶格平面和粘附功的閾值,以允許SWCNT的錨定和剝離。
Figure 1. (a)活性,(b)惰性和(c)失活的納米顆粒的時間分辨HRTEM圖像。 比例尺為2 nm,插圖是納米粒子的FFT圖。
Figure 2.納米顆粒失活過程。(a)Co2C相催化劑顆粒的初步形成;(b)剝離;(c)隨著納米顆粒從原始Co2C相轉變為Co3C相而最終失活。
Figure 3. 呈現了碳化物形式中石墨烯層與納米粒子之間的最終DFT計算,包括前視圖和側視圖。
Figure 4. 該圖顯示了SWCNT的生長機理。(a)左邊的第一種情況下,由于缺少刻面,出現了線性片材生長。(b)在第二種情況下,由于相鄰平面之間的相似粘附功,出現了包覆生長。(c)最后一種情況,顯示了SWCNT的成功剝離。
相關研究工作由美國馬里蘭大學Hsin-Yun Chao等人于2020年發表在Nanoscale期刊上。原文:A structure and activity relationship for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 growth confirmed by in situ observations and modeling。
轉自《石墨烯雜志》公眾號: